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 建设“无废城市”的提案》(第244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来源:工业处

台盟沈阳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建设“无废城市”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对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思考与积极建言。贵委提出的提案中,针对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精准剖析,所阐述的观点和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为我市科学、高效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贵委的提案答复如下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自2022年4月市入选成为全国“十四五”时期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城市以来,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31个部门以及13个地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沈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印发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确定了38项建设指标以及7大类41重点工作和105工作任务,并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印发了《沈阳市“无废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沈阳市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工业固体废物方面

一是绿色制造创建工作成果显著。我市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数量累计279个,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数量累计74个,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数量持续领跑全省乃至东北地区重点城市。二是汽车产业减碳循环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形成以华晨宝马等企业生产厂区为核心,以110家配套产业企业为辅助,以绿色制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为主线,以7家废旧汽车拆解企业、11家废铅蓄电池收集企业、15家废矿物油收集企业以及2300家机动车维修维护网点为服务延伸,覆盖全市的汽车产业生产、再制造、回收、再利用的减碳循环体系。三是工业减污降碳有序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66.1亿元,增长13.5%;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226亿元,增长2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63.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9%,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四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大力推进铁强煤矸石、山水水泥、冀东水泥、金石盾矿渣粉、厦美产业园炉渣等8个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增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425万吨以上。

二、生活源固体废物方面

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累计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249个,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达到70%以上。二是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利用能力稳步提升。全市2024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258万吨,焚烧发电11.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6.87亿元;处理厨余垃圾21万吨,实现产值0.72亿元。全市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三是城镇污泥多元化处置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形成北部(建筑材料制造)、中部(林地荒地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南部(干化掺烧发电),合计2750吨/日的城镇污泥本地化、多元化处置利用能力,可以满足我市城镇污泥处置需求。四是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608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350个,回收再生物资204.3万吨,其中废塑料回收量达到39.9万吨。

三、农业固体废物方面

一是畜禽粪污处置利用能力明显提升。全市5家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以及4个粪污处理中心和11个粪污收集中心完成建设和项目验收,规模养殖场全面落实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持续提升。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全年实现利用秸秆380.3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三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初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46.72万亩,完成三新+微生物菌剂项目30.3万亩,开展绿色防控虫害194.4万亩次,实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10%。四是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示范顺利开展。全市9个涉农地区布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353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新民市、苏家屯区建设加厚高强度地膜示范区5万亩,推进废旧农膜回收与利用。

四、建筑垃圾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强化绿色建筑全过程闭合式管理和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图纸审查。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二是合理布局建筑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全市已建设完成16个建筑垃圾中转站,累计建设弃土消纳场和建筑垃圾中转站25个。三是建设完成设计能力100万吨/年的中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协同处置全市建筑垃圾,生产道桥建筑基料和压制透水砖等产品。累计处置利用建筑垃圾28万吨,全市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

五、危险废物方面

一是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沈阳恒泰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废酸制作水处理剂项目和沈阳再生资源产业园危险废物资源化项目完成施工建设并投入运行,我市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总能力从31万吨提升至43万吨,增长38%,填补我市废酸、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空白,形成覆盖全省、辐射东北华北地区的废酸综合利用能力。二是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体系全面建立。创新建立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常态化“双管双控双考双评”工作机制,即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双管”,环境管理和安全管控“双控”,针对分局和企业“双考”,月度考核和年度评估“双评”,确保全市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三是深入推动未污染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全市医疗废物“平战结合”应急处置机制。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90%。

六、政策保障方面

一是建立全省首家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我市企业融资需求126.8亿元。设立了全省首家绿色服务中心,全市绿色领域新增贷款投放285亿元,增量居全省首位。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确保我市重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按时完成。三是先后成立了辽宁固废产业产学研联盟和辽宁东大有色固废高值化协同综合利用产学研联盟,大力支持“石膏矿渣水泥研发与工程应用”等9项固废领域科技攻关。

七、“无废”宣传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多领域、全方位提升各类“无废细胞”单元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广泛传播“无废理念”、共同营造“无废氛围”。全市完成471个“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二是积极开展“无废”理念社会宣传。共形成市本级工作简报83期,在人民网、中国环境报、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生态环境部无废专栏等各主流媒体和官方渠道,发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内容文章、报道207次,组织各类“无废细胞”培训、宣讲活动100余次,在全省居首位。

感谢贵委对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局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承办处室:工业环境保护处

人:张卓群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20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