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对整治沈阳市塑料制品污染的提案》(第445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2日   来源:办公室

戴卫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整治沈阳市塑料制品污染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沈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塑料污染,建立完备高效的塑料污染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扎实推进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和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策划 细化实化责任

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要求,我市印发了《沈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坚持“对标先进、强化执行、加强联动”的工作原则,一是对于国家提出的明确禁限的品类和时间要求,坚决按照工作标准和时限落实完成,不打折扣。二是认真学习借鉴上海、广东、天津等省(市)有关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充分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在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三是建立省直、市直部门沟通联动机制,把国家和省对塑料污染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塑料制品生产、销售、流通、回收和处理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结合《实施方案》,我市制定了《沈阳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将5方面20项工作安排细化分解51条具体职责,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压实了工作职责

二、紧盯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一)严控塑料产品生产销售环节

开展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排查整治。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塑料污染治理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区、县(市)对本辖区内涉及生产淘汰类塑料制品的企业进行摸排,全市共进行两次排查,出动联合执法、监管人员310余人次,动用车辆103余台次,对全市超薄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和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进行检查。经排查,我市共有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9家农用地膜生产企业6家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 1家(沈阳尚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按文件要求2020年底前正式停产)。现阶段有16家企业能够正常生产,沈北新区经抽查发现的1家不合格企业已经立案处理;开展了20批次的农用地膜质量抽查,其中生产领域4批次,流通领域16批次。

(二)强化塑料制品使用流通监管

一是减少服务行业塑料制品使用。印发《关于全市文旅企业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通知》,对我市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落实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明确规定。先后下发了《沈阳市商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市商务局关于做好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有关工作要求及时传达至区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利用开展企业调研走访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关于塑料污染治理政策要求,增强商贸领域从业人员对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的认同和支持,鼓励大型商场、超市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推动餐饮企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低碳消费观念,使用一次性环保塑料购物袋等塑料制品。此外,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宣传、引导自律,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塑料包装管控。按照《辽宁省邮政管理局2020年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要求,认真落实国家邮政局提出的“9792”工程。截至目前,沈阳“9792”工程基本实现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70%、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0%、新增230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目标。开展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完成“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19项具体任务目标。做好电商物流源头管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京东物流推动青流计划在沈落地,探索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沈阳苏宁全部更换瘦身胶带,总体不二次包装率从55%提升至70%;沈阳顺丰全面使用电子运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予运单信息智慧的能力,持续降本增效,重复利用编织袋,替代一次性编织袋,减少废弃编织袋,单个材料使用率高于一次性编织袋90%。

(三)规范废塑料回收利用和处置

一是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2019—2020年)》,通过协同推进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全过程闭合管理体系。在818个城区社区、公共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场所也因地制宜设置了环保屋,用于居民注册、积分,暂存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确保可回收物实现前端精准分类。2020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数据统计体系的可回收物约1.7万吨,其中塑料2152.29吨。可回收物年处理能力284.8万吨,其他垃圾以焚烧发电形式日处理能力7500吨。我市生活垃圾中其他垃圾已全部焚烧处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二是建立完整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和市场化,部分涉农区、县(市)先后通过实行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方式,农村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截至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实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管理常态化。将非正规垃圾点排查治理纳入常态化管理,每年下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通知》,组织市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和各区政府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并实行月报告制度。四是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印发《沈阳市农资(农药、农膜)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方案》,指导区县做好农膜回收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和《沈阳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推进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完成了废弃农膜的前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争取早日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利用春季关键窗口期,组织开展地膜使用情况调查和回收情况统计,摸清底数,为建立台账做好基础工作。

(四)严格执法监督

一是突出重点,重拳打击。市区联合相关部门对被举报的45处塑料加工厂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发现45处塑料加工点均没有取得环保审批手续的“散乱污”涉“污”企业,采取关停取缔措施,进行“两断、三清”处理。二是启动生态赔偿,开展案件移送。利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机制,联合检察院、公安部门对2家个人废塑料加工单位涉嫌渗坑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启动生态损害赔偿。三是开展塑料加工利用“散乱污”企业、非正规集散地整治。对全市“散乱污”工业企业1521户进行整治,其中关停取缔616户(“两断三清”156户、“三清”460户),整改提升674户(已全部经过生态部门确认),整合搬迁231户(全部实现“三清”),整治完成率100%。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对泡沫板、保温板等易碎品的整治,城乡建设和房产管理部门要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和保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泡沫保温板材料的使用管理,文明施工,减少废弃率,做好废弃泡沫制品回收和管理,防止扬散和破碎造成环境污染。

(二)加强对不易降解塑料地膜的整治,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和供销社等部门按照《沈阳市农资(农药、农膜)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做好农资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杜绝不易降解塑料地膜进入市场,并持续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同时积极申请财政资金,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拟在新民市姚堡乡建立一个200亩花生示范点,引进搂膜机和花生除膜揉切机用于花生废弃地膜回收(分离),实现残膜的田间回收与秧膜分离;开展可降解地膜示范。

(三)进一步完善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建立工作情况报告、治理进展通报、专项检查专报等工作报告和信息交流制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和分析评估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在工作实践中研究提出更加可操作、有实效的具体推进措施

(五)加强生态、工信、住建、商务、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联动,开展综合执法和综合整治,依法查处违法排污等行为,持续推进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

(六)加强宣传引导,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我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各项治理目标圆满完成

感谢您对沈阳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工业环境保护处

承 办 人:潘明杰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