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关于构建沈阳生态环境安全新格局支撑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第401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2日   来源:办公室

郭书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沈阳生态环境安全新格局支撑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对您所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开展系统性的全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编制《沈阳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8-2012)》,划定《沈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性评价等。基于上述工作,基本掌握了我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性和区域性特征,为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一轮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当中,生态空间、生态用地、生态资源的规划布局工作均纳入我市自然资源局职能,为生态环境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生态环境调查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涉及方面极广的研究性工作,需要制定严谨的工作方案和保障机制,我市将着手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全市生态环境调查工作的可行性研究。

二是关于探索基于新理念和新技术的生态城市模式的建议

根据《沈阳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8-2012)》的主要任务安排,我市系统性开展了优化功能布局,开展城乡生态示范建设、统筹景观要素,培育生态安全体系、培育新型产业,强化生态经济体系等相关工作,推动了我市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优化了城市生态功能。2018年我市进一步编制了《沈阳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2018-2035)》,针对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生态结构优化、强化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均提出了相关工作任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市将更加注重多部门、多层次、多目标的协同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

三是关于提高管理水平,发展环保产业的建议

我市近年非常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建设,投入运行沈阳市生态环保110综合管理平台,将全市291个污染源自动监控点位与执法终端链接,任何超标排污的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得到打击处理;建设沈阳市环境总体规划数据库,整合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数据,通过环境管理控制单元的空间落图切分、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响应关系的建立,实现环境精细化管理。

我市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单纯治理为主,慢慢转变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等跨行业、技术集中度高、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各领域发展均衡;产业主导优势明显,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产业链初具规模,新兴企业后发优势明显,技术集聚效应明显等产业特点。2017年编制《沈阳市环保产业规划(2017-2025年)》,明确了突出周边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品及装备制造、立足区域核心位置,快速拓展资源节约与再生利用、创新科技驱动模式,持续推进特色环境服务业发展、推广绿色低碳理念,落实环境友好技术与产品使用等环保产业发展领域。依托沈阳市环保产业协会,定期公布环保技术发展趋势及需求信息,及时公布环保产品、技术淘汰名单,使环保产业政策、环保产品及技术发布、示范技术工程推广形成常态机制。积极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自2008年以来,我市与日本川崎开展环保产业合作交流,组织有关企业及部门参加亚太地区生态环境论坛及高新技术企业展,引进技术项目100余项,同时也组织与荷兰、德国等国家开展废气、废水等相关产业技术交流等。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生态环境管理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