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市委:
贵党提出的《关于构建沈阳生态环境安全新格局支撑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感谢贵党对我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此提案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系统性的全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建议
我市已于2019年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一是全面分析资源、生态、灾害等要素,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资源环境风险和底线,确定不同开发利用功能下的适宜性等级和程度,目前已经完成初步成果。二是推进沈阳市自然保护地管控研究。在自然保护地范围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全域生态评估及调整较大的保护地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自然保护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调整保护地范围,归并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三是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并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实行差别化管控。目前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现场踏勘,之后调整初步方案。
二、关于探索基于新理念和新技术的生态城市模式的建议
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核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格局,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研究,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工作要求,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构建支撑全市长远发展的空间蓝图,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沈阳生态环境安全新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开展沈阳市三条控制线评估和协同划定研究,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管理要求。科学评估既有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重要控制线划定情况,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三线”划定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格局,并明确管控要求和准入规则。通过已启动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研究,构建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主体的生态空间,明确连接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廊道,构建完整连续网络化的生态保护格局。三是基于生态修复规划研究,统筹确定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各项生态修复任务目标与布局安排,提出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
三、关于提高管理水平,发展环保产业的建议
我市近年非常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建设。一是投入运行沈阳市生态环保110综合管理平台。将全市291个污染源自动监控点位与执法终端链接,任何超标排污的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得到打击处理。二是建设沈阳市环境总体规划数据库。整合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数据,通过环境管理控制单元的空间落图切分、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响应关系的建立,实现环境精细化管理。三是按照国家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工作部署。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建设环境治理体系,打造综合性环境管理平台,加速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市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单纯治理为主,慢慢转变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等跨行业、技术集中度高、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各领域发展均衡;产业主导优势明显,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产业链初具规模,新兴企业后发优势明显,技术集聚效应明显等产业特点。2017年编制《沈阳市环保产业规划(2017-2025年)》,明确了突出周边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品及装备制造、立足区域核心位置,快速拓展资源节约与再生利用、创新科技驱动模式,持续推进特色环境服务业发展、推广绿色低碳理念,落实环境友好技术与产品使用等环保产业发展领域。2020年我市将持续开展我市环保产业调查工作,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依托沈阳市环保产业协会,定期公布环保技术发展趋势及需求信息,及时公布环保产品、技术淘汰名单,使环保产业政策、环保产品及技术发布、示范技术工程推广形成常态机制。积极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自2008年以来,我市与日本川崎开展环保产业合作交流,组织有关企业及部门参加亚太地区生态环境论坛及高新技术企业展,持续组织高水平环境产业相关技术人才研修项目,引进技术项目100余项,同时也组织与荷兰、德国等国家开展废气、废水等相关产业技术交流等。
最后,再次感谢贵党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生态环境管理问题。
承办处室:科财处
承办人:王中阳
联系电话:24855710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