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恩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全市公民减排低碳绿色生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在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全市公民减排低碳绿色生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全力开展生态环保新闻媒体宣传,深化全媒体合作,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市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传统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充分发展和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打造现代化全方位传播体系,形成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新媒体的传播格局。
一是抢占生态环境网络传播渠道制高点。近三年,我局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播发报道4条、在《人民日报》刊发整版报道1版、《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报道5篇、韩国《中央日报》1篇、《中国环境报》刊发报道50余篇。两次荣获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夺取生态环境主流媒体和网络宣传主动权。2019年至2021年,我局在各级电视媒体播发272条生态环境相关报道、报纸媒体刊发855条报道、社会网站电台播发528条报道;
三是做优做强生态环境政务新媒体平台。按照上级做优做强主账号的要求,通过2年不断探索努力,于2021年年初将我局原有的“两微五号”及各区县分局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完成精简注销。目前仅保留“沈阳生态环境”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确保全系统政务新媒体按要求做到信息及时更新。近三年在我局官方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头条号发布信息两万条。实现我局政务新媒体“所有自然日都有信息发布、每工作日都发布原创信息”的新格局。
二、广泛开展设施开放活动,提升公民低碳生活意识
我市于2018年启动沈阳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家单位列入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公布的“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单”。积极开展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放活动,为减少疫情对环保设施对公众开放的影响,我市多渠道开展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宣传,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丰富开放方式,六家设施开放单位均制作了宣传产品,每2个月在公众号、微博播放环保设施开放视频,六五环境日等重大活动期间加大播放范围和频次,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进行线上宣传,截至目前共展播一百余次,线下开放22次参与人数800余人,持续推进了环保设施开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现代化,扩大了公众了解沈阳市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渠道,增强公众对环保和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科学认识和监督意识。
同时,沈阳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开放形式,与沈阳药科大学师生进行云科普活动。通过在线播放各实验室工作流程、拍摄实景视频、制作工艺流程讲解PPT等方式,让观众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与观众直接交流答疑的环节,更是得到了沈阳药科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师生的充分肯定,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我们设施开放单位对活动倾注的精力和心血,从而倍加珍惜和感谢。
三、广泛开展宣传主题活动,大力推广生态环保理念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各类环保宣传活动:每年六五期间至少开展四场六五环境日主题实践系列活动,且六五环境日当天,在《沈阳日报》刊发市长署名文章;2021年活动还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沈阳市大东区东新小学特别录制歌曲《让中国更美丽》,并进行了线上展播。
此外,围绕世界水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公益性节日开展如知识竞赛、公益签名等多种宣传活动;同时协调沈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生态环保公众参与活动,联合开展“沈阳生态环保大讲堂”活动、“守望北沙河·美丽苏家屯”公益活动等。增强了绿色低碳生活常识的宣传覆盖面和公众参与程度。
四、制作科普宣传品,扩大环保知识宣传覆盖面
近年来,我局制作了环保公益宣传片、各类科普海报等电子宣传品在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社会宣传媒体定期播发,且制作了印有《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的书签、折扇、鼠标垫、环保袋等实体宣传品,在开展各项公益活动的同时,向群众发放,将生态环保知识融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与好评。
以上是我市通过加强全媒体宣传、强化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制作科普宣传品等方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的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提案,继续加大此项工作力度,让我市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更完善,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
感谢您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环境宣传教育服务部
经办人:朱汉洋
联系电话:24850058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5月6日